購物車

大嵙崁地方創生系列對談(二):台灣竹產業的復興

  • 時間
    2019年9月27日
  • 地點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復興區擁有跨越不同海拔的大片竹林與泰雅編織技術,而2015年上路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雖是出於水土保持與經濟補貼而立意良好,卻也衝擊了部落竹產業的永續經營。復興區桂竹產業發展協會透過疏伐輔育,不僅維繫了竹林的活力,也開拓了新的部落產業。2020年世界竹會將在桃園舉辦,本次講座也邀請關注於竹工技藝挖掘與教育傳承的阿笠竹工,期待工藝師與在地的對話,能撞擊出不同的火花。



講題

  • 台灣竹文化的潛力 阿笠竹工-許阿枒
  • 從桂竹找回部落生命力 復興區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李依婷總幹事


當代竹工達人—阿笠竹工

  阿笠竹工創辦人許阿枒原本是位劇場、媒體產業與平面設計產業工作者,多年來利用閒暇時間拜師學藝,到臺南關廟、嘉義縣、貢寮、臺東等地區進行竹工藝田野踏查,以影音方式採集竹工藝師的口述歷史與作業型態,紀錄各地區的竹編品與竹編技法。如今從學習者變成教學者,在剝皮寮開設竹工工作室。2018年的台灣文博會,也受邀與關廟蔡惠婷、竹山吳誌維和淡水竹箔工房阿森老師共同合作展出。

  「如果你不說母語你不會死,但母語會死。竹藝也是一樣。」做為一個工藝的傳承人,阿枒老師努力把傳統融入生活中。她指出,台灣的竹工藝教育停留在日本時代,有明顯的技術斷層。而台灣如果一味模仿日本,就無法晉身現代藝術的國際舞台。約莫三年前成立了竹編設計的專門教室,採用長板凳以符合工藝師人體工學。在上課前,學員還要做拉筋伸展,以利編織時手腳並用。讓竹藝傳承成為一種生活風格。

  小小的台灣就是一部竹藝百科,不僅有桂竹、長枝竹、八芝蘭竹等不同品種,從竹材處理到編織應用的工藝技法也是各門各派,足見台灣民間工藝的因地制宜和創意。阿枒老師師承台中李榮烈,一把劈刀就可以完成泰半工作。座談中現場示範剖竹子的技巧,先將竹節刮平,接著順著紋理逐一剖成細條狀,再削薄成竹篾,就完成初步竹編材料。

  有媒體工作經驗的阿枒也懂得善用活潑的企劃和設計文宣,例如「第一次取竹就上手」讓學員體驗從取竹剖竹到完成竹編球的完整過程,或利用鷹架廢材舉辦「竹材再生工作坊」。同時也研發「竹編繽紛扇」,採用大膽配色和藤條收編的創意工法,成為兼具實用美觀的當代工藝品,令學員愛不釋手。最後阿枒分析了竹藝的產業前景。雖然台灣面臨工匠凋零、竹工產業鏈沒落、竹子廉價的既定印象、免費課程的競爭等等挑戰,但青年工藝師仍有社群經營、設計專長。應該效法20世紀初的美術工藝運動精神,掌握工藝、設計、商業、教學、推廣等多種能力。




桂竹產業撐起部落經濟—復興區桂竹產業發展協會

  說起竹工藝,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南投竹山。臺灣桂竹有韌性,是日本竹劍原料第一指名。林務局統計,臺灣桂竹有85%來自原住民保留地,以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山區為主。2015年出於水土保持因素頒布「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每年每公頃提供3萬元禁伐補償金,卻導致竹林無人維護經營,反而鬱閉衰亡。2017年復興區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成立,結合部落產銷工班,重新找回竹林永續經營的方式。

  李依婷總幹事分享了自己的回鄉歷程與近年復興區竹產業的發展。在部落的傳統觀念中,留在部落經營竹林是辛苦又沒有前景的產業。在李依婷的記憶中,阿公農閒的時候就會做竹編,但爸媽那輩的族人就往都市發展。李總幹事約莫7年前回鄉後,先是參與各部落的社區營造、擔任觀光導覽工作,當跟外人提起復興區的桂竹產業時,多數不可置信。同時先生則接手竹林工班的家業,用青年創業貸款買了卡車,卻碰上「禁伐補償條例」。

  「有桂竹的地方,就是祖先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目前在復興的竹林林場,其實是隨著部落遷移,逐漸由水梯田改種而來的成果。伐竹其實是一整年都可從事的產業。台灣桂竹又以北部山區的品質較優良,最頂端的通路是日本竹劍,其餘則作為農用竹材(棚架蚵架)、竹簽、竹炭等製品。同時伐竹也必須具有專業知識,包含電動機具的操作與保養、在產業道路行駛卡車,或是組織砍工規劃工序等等。竹產業雖然收益為薄,但可以支持年輕人繼續留在部落,竹林和農路也不至於荒廢。

  雖然「禁伐補償條例」的確衝擊台灣竹業,但復興區的竹產業也有體質上的問題。由於受限於設備與工廠腹地,復興區的竹子過去都是供應給竹山加工,只能賺取微薄的一級產業收益。協會成立後,積極跟區公所、原民局、市政府溝通,強調應鼓勵適當疏伐以維持竹林健康。而農園主人也可以在採筍的銷售之外,增加伐竹收益。協會也開始發展不同的產業可能,例如學習竹工藝的技術、舉辦小旅行、復興泰雅竹屋工藝,希望能找到復興區的竹藝活路。




會後座談

  會末的座談促成了產業端、工藝師、在地學子的對話交流。阿枒提到,雖然現在網路購物非常方便,但要找到適當的竹編材料還是非常困難。每次都要開車2小時至苗栗三灣工買材料,「找不到合適的材料」對當代工藝師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因此最近在北埔準備建立一處竹林中的工作室,以便就地取材。而李總幹事則說,最近邀請竹工藝師來授課,讓工藝師在自家竹園挑取竹材,工藝師欣喜之餘還拿自己的作品相贈。至善高中農產行銷科的同學以來參加座談,希望能善用自家綠竹竹園砍伐的廢材,回收再利用成為竹編材料。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品質提升,竹工藝在台灣逐漸有了新的價值。若是透過彼此交流,伐竹業者可以提供更品質更優良且多元化的竹材選擇,而工藝師可以善用台灣特色材料發展工藝品、裝置藝術、竹建築等可能性,將是台灣竹產業推動的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