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2019大嵙崁地方創生專家座談—創生未來式

  • 時間
    2019年6月25日
  • 地點
    大溪區公所

與會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總顧問計畫主持人曾梓峰老師、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陳倩慧、大溪區公所區長陳嘉聰、林熺達前鎮長、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林怡岑常務董事、邱榮漢董事、李世明執行長等30餘位在地團體代表與會。

一、議題摘要

邀請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總顧問計畫主持人曾梓峰老師與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陳倩慧,爬梳大溪不同時期之地方經營
模式。

二、討論紀要

陳倩慧館長:
木博館作為一座生態博物館,始終致力於與大溪在地的日常生活結合,四年的經營已經豎立新的博物館典範。從一開始崖線公有建築與宿舍群的保存與再利用討論,逐步盤整出和平老街、木藝、624關聖帝君慶典等地方核心關注議題。並利用「街角館」模式,強化店家作為地方知識與公共分享的節點,打鐵店、豆干店、旅店都有其故事內容。大溪特有的社頭文化也透過文史保存、推廣振興與教育傳承,讓「大溪大禧」文化慶典逐漸成為大溪城鎮品牌。



曾梓峰總顧問:
大溪慢城是一種結合新生活型態、經濟模式與環境空間的城鄉發展模式,並回顧了大溪老街保存經驗的特殊性。在20年前台灣推動台南、新港、淡水、三峽等多處老街保存,由文化人士倡議並獲得文建會資源挹注,但當時台灣房地產狂飆,民眾缺乏保存想像,時常遭到反對阻力。而大溪關鍵的翻轉在於透過居民自主票選,形成認同感,而非由政府單方面教育民眾。

如今地方創生仍有許多經費投入,但若沒有重視「有意義有尊嚴地生活」則迷失方向。應重視營造一種優雅舒適的生活風格,吸引人口深度旅遊或留住當地,成為「新故鄉」。

而街角館猶如慢城生活的舞者,成就大溪作為一座隱形的創生園區。具體作法包含生活品質與美學提升、引入工藝職人精神、發展零廢棄物農業、大數據引入健康休閒與農業產銷、開拓50至80歲退休人口休閒旅遊市場等等。

三、具體結論

透過「大溪.慢城」再造歷史現場,打造宜居宜遊小鎮。未來四年將強化利用設計力進行文化推廣、在地農業結合慢食文化、高齡友善無障礙環境塑造等方向。


四、活動照片